3500余畝稻田里張掛著8000余米長的捕鳥粘網,與之配合的還有6臺專業誘鳥器和3000余米電線日,接群眾舉報,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林業局在該縣胡各莊鎮史北村稻田地查獲一起圍獵捕鳥案,放飛野生鳥類260余只。

隨著8月底候鳥開始大規模南遷,一場保護野生鳥類的戰役也在河北各地打響。與往年相比,河北目前開展的保護行動最大特點在于跨部門聯合執法、綜合整治。今年上半年,河北省林業廳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發文決定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這在河北尚屬首次。
“要想從根本上遏制捕殺野生鳥類的行為,必須對流通、消費環節進行有效控制。”河北省森林公安局副局長孫樹堂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林業部門與工商部門形成執法合力,實現了從狩獵、運輸到消費的全環節監管,對野生動物尤其是鳥類的保護成效顯著。
捕殺屢禁不止形成產業鏈條
入秋以來,在唐山多地的沿海灘涂和蘆葦叢中,經常可見幾十米長、數米高的捕鳥網。盡管森林公安執法人員加強日常巡查清網,但下網捕鳥的行為仍屢禁不止。
今年9月7日,經護鳥志愿者舉報,唐山市森林公安局搗毀一個長期非法販賣野生候鳥的窩點,當場收繳各類野生鳥類1781只,其中包括斑嘴鴨等多種河北省重點保護鳥類。而志愿者此前在該窩點曾發現過五六千只死鳥。隨后,窩點主人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當地公安部門刑事拘留。
瀕臨渤海灣的唐山市擁有2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潮間帶,是野生鳥類遷徙線上重要的落腳點,也是多種鳥類生息繁衍的重點區域。當地野生鳥類達到380余種,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
然而,由于利益驅使,每到遷徙季節,非法獵捕、收購、出售野生鳥類,破壞野生鳥類生存環境的行為屢有發生。唐山森林公安部門破獲的諸多案件中,解救的鳥類不乏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和河北省級重點保護動物。
據了解,河北有鳥類420多種,其中90%屬于候鳥。我國有3條候鳥遷徙通道,河北地處華北、蒙新、東北三區的交界地帶,位于其中最重要的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沿海、內陸濕地和太行山山脈是候鳥主要的遷徙路線和停歇地,每年都有數千萬只候鳥遷徙,時間集中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8月下旬至11月底。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在鳥類黑市上,有些鳥售價頗高,以黃胸鹀為例,每只能賣到60元。商販會把它們賣到南方一些省份,用來做鳥粥。”唐山市樂亭縣森林公安局局長胡建忠告訴記者。
今年5月,石家莊市橋西區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涉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開辦養殖場賣鴿子的郝某發現市場上有人想購買老鷹,于是和馮某從網上聯系到賣鷹人,隨后到保定易縣從勾某處購買了兩只草原雕和5只蒼鷹,并轉手出售牟利。經鑒定,草原雕和蒼鷹都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郝某等3人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行為已經觸犯刑法。
該案辦案法官表示,河北目前已經形成捕捉、收購、銷售野生鳥類的非法利益鏈條,有人專門捕捉,有人收購后高價販賣。
記者在石家莊市多家花鳥魚蟲市場發現,多個攤位在販賣售賣野生鳥類,并表示有充足的貨源,一般為現捕現賣,只要買家提前交訂金預定,都會湊齊。“一只野鴿子30元,一只麻雀10元,買的多了便宜。”一位攤主說,他最大的一筆生意賣出千余只野鴿子和麻雀。當記者問到這些鳥類來自哪里時,攤主諱莫如深。
法無明文規定基層監管乏力
針對捕殺野生鳥類的行為,河北各級森林公安部門不僅會定期巡查,在每年春秋季候鳥遷徙期間還會開展名為“金網行動”的專項整治活動,執法人員往往在凌晨就到田間巡查清網。
由于野生鳥類棲息范圍廣,非法捕鳥活動又主要集中在山林田野濕地,基層執法力量嚴重不足的森林公安部門面臨著“面廣人少”的難題,很難掌握捕鳥者行蹤,對“打游擊”的捕鳥行為很難根治,即使發現清繳了捕鳥器具也抓不到人。
在孫樹堂看來,最大的難題還在于如何對非國家一二級和河北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的野生鳥類進行保護。根據2005年公布的《河北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為國家一二級和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的野生鳥類共有171種,候鳥中的大多數并沒有在該名錄中,法無規定的情況下給了捕鳥者可乘之機。
比如,對于“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盡管野生動物保護法有所提及,但在規定上未予明確。2006年起開始實施的《河北省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將“三有”動物列為保護對象,但是具體到鳥類僅規定“禁止獵捕、買賣國家和省保護的野生鳥類”。
“野生動物保護法只對捕殺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制定了處罰標準,而對于遷徙鳥類中大多數的‘三有’鳥類,僅規定參照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的處罰標準進行處罰,即所捕獲獵物價值的10倍以下。”孫樹堂表示,按此規定,許多時候個人捕鳥數量根本達不到處罰標準,如此低的違法成本不斷讓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事實上,對野生鳥類的保護,只在上游遏制捕殺是不夠的,如果在流通、消費環節得不到有效控制,捕殺鳥類的行為就不可能根本遏制。”孫樹堂說。
加強聯合執法實現全程管控
今年春季,河北省林業廳聯合省工商局開展了集中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專項行動,代號“金網行動2015.1號”。事實上,相關執法雖然一直依靠林業部門和工商部門的聯合行動,但工商部門作為發文單位、省工商局領導列入專項行動領導小組,這在河北尚屬首次,體現了工商部門對野保工作的重視。
按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林業部門嚴厲打擊上游的捕獵環節,林業部門與工商部門齊管中游的運輸環節,工商部門嚴管下游進入市場的販賣、加工環節。”孫樹堂表示,工商部門在聯合執法中的作用不斷加強,實現了對捕殺野生鳥類非法利益鏈條的全環節控制。
現在,林業部門只需將眼光緊緊盯住捕鳥者出沒的野生鳥類棲息繁衍地、遷徙停歇地、遷徙通道等地區,中下游的集貿市場、寵物市場、皮毛市場、藥材市場、古玩店、馴養繁殖場等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交易場所,以及非法加工、經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賓館、飯店等餐飲場所和野生動物制品生產廠家,都由工商部門負責監管,形成全程嚴守的局面。
林業部門與工商部門的聯合執法取得明顯成效,自“金網行動2015.1號”開展以來,共破獲非法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案件53起,其中刑事案件18起,查處違法人員57名。
有專家認為,加強對捕殺鳥類鏈條下游的監管,正是重視對野生動物進行間接保護的體現。我國對野生動物的直接保護包括野生動物獵捕管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管理、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而間接保護是對野生動物的社會需求進行控制。
事實證明,只要有食用野生鳥類的市場,捕殺鳥類的行為就難以消滅。專家表示,我國以往在野生動物的間接保護上做得明顯不夠,只有工商、大部分野生鳥保護差“名分”畜牧、食藥等部門聯手加強管控,禁止食用、藥用、其他用途的瀕危野生動物,對有重要經濟價值且數量較多的野生動物利用采取許可證控制,發展利用替代野生動物的其他資源等,才能真正砍斷捕殺鏈條。